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為全球頭號殺手,每年約奪走1,710萬人的性命,其中死於心臟病的則有740萬人。預估到2030年,因為飲食與生活作息的不正常,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將會上升至每年2,300萬人。同時,根據2014年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統計,心臟病為臺灣致死率第二高的疾病,導致19,400人死亡,平均每27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臺灣新創團隊麥博森(MobioSense)察覺心臟病對於臺灣人的威脅,因此研發出針對心臟病為檢測目標的HERO醫療檢測儀,期望透過簡易的血液檢測發現潛在危機並且提早預防與治療。
HERO檢測儀是一個結合半導體與生醫產業的體外診斷儀器,針對心臟病做檢測,透過檢測血液中特定蛋白質含量來推測疾病的嚴重程度。

由於過去醫療上檢測器材的發展是以光學為主,因此一般台灣常見的居家醫療儀器,例如血糖儀,皆是運用光學式的感測。此感測方式不是以晶片作為載具,而是以抗體去和對應生物標記結合之後發光,再透過檢測發光強度來測量含量多寡回推疾病的嚴重性。
HERO檢測儀與普遍的居家醫療儀器不同在於採用電子式的感測,其優點可以分為靈敏度和速度的提升。電子式感測因為是直接檢測電阻的改變所以可以做得比光學式更加靈敏10倍或是100倍。所謂靈敏度是指當光學式感測偵測到生物標記物的最低單位為100的話,那麼電子式感測便可以測到一單位的生物標記物。靈敏度提高能在疾病早期就發現並治療。
另外在檢測速度上,電子式感測儀器較光學式感測儀器更有效率,HERO檢測儀只要10~15分鐘便會顯示檢測結果,光學式則需要大約30分鐘。電子式感測運用原理是檢體與電子電路的結合作檢測,相對於光學式感測少了一個將電子電路轉換成光學訊號的過程,因此會加快檢查速度。
除檢測過程本身的差異外,在硬體上也有不同,光學式感測的儀器因為需要有光源打光才能夠進行檢測,因此硬體體積會比電子式感測的儀器大,製作成本也相對較高。在此之前,HERO檢測儀使用的技術從未被應用在居家醫療檢測儀器上,雖然研發困難度較光學式感測儀器高,卻也為居家醫療器材帶來新發展。